球盟会:一个孩子气十足的幼稚念头把我送进了银行大门
发布时间:2024-10-09 05:09:38| 浏览次数:
近期清理相册时,我找到了一张70多年前的老照片。触景生情,思绪万千,瞬间勾起了对往事的许多追忆。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前报考中国人民银行冀东分行时的情景立即浮现眼前,宛如昨日。
1949年春,我的同班同学赵寿鹏得到一个消息,说中国人民银行冀东分行要招人,他鼓励我们一群人去报考。之所以集体报名,那是因为寿鹏是我们心目中的“智多星”,凡事我们都听他的意见。一起报名,主要的理由是,我们班的球盟会篮球队不能散,不管去哪儿,大家都得在一起。为了确保在一起打篮球,寿鹏决定我们一起报考银行。寿鹏是我们学校班级篮球队队长,经他这么一吵呼,我们几个篮球队员一致决定:去银行!大约是5月初,六个毛头小伙子,一起到中国人民银行唐山办事处报了名。
5月中旬,我们参加考试,接着面试,三十多个青年男女分别在几处面试。由于少不更事,面试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笑话。
女说:“脱产就是参加革命,今后让你们干啥就干啥,让上哪就上哪,这叫服从组织分配。”
于是,我们都填了“干部登记表”,在是否“脱产”一栏打了勾,表示同意。就这样,我们6名中学生一下子就变成了脱产干部。尽管我们自己对脱产与不脱产有什么区别,毫无所知,也满不在乎。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几十年后,这个小勾勾,成了界定是否属于“离休干部”的主要依据。
办完手续后,我被分配到刚刚成立的中国人民银行唐山办事处干出纳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就是点票子。那时候人民币刚刚发行,时期留下的法币、关金券、金圆券等,解放区“边币”也刚停止流通成包成麻袋地堆放在金库里,等待我们去清点。当时社会上通行的结算方式是现金,钱又毛,每天大包小包地收付现金,让我们忙得不亦乐乎。而且新发行的人民币里夹有不少假币,有时一包钱里就发现几张假钞。
我们办事处干部大部分是从解放区入城的原晋察冀边区银行的“八路”,小部分是旧银行的留用职员,加上我们几名新招来的中学生。除带家属的旧职员外,大家全部在机关吃住。睡的是大通铺,十几个人一个屋;吃的是大锅饭,几个人一围,蹲在地上吃完就走;穿的是公家发的灰色“八路”服。我因为去得晚,只剩下了几套大号服装,袖子、裤腿都得卷起来穿,很是别扭了一段时间。1949年底,改为以小米为计量单位的薪金制,我是练习生级,月薪110斤小米属最低等级。
“老八路”谁也没有见过银行营业室是个啥样子,只能是对着旧银行照猫画虎,凭证也是套用。室内一排柜台,上面安装栏杆,接柜处留一个小口,存取每一笔现金都很繁琐,传票上盖满了印章:经办、记账、复核、出纳、会计、营业、(股长)副理、经理等,“三堂会审”式的逐一亲自盖章。每个有关人员桌上都有一个小铜铃,用手一按,“铛”地一响,专职传票员就按顺序送走。
当时“汇兑”业务分信汇和电汇两种,信汇银行开出汇票后,交给客户自行带走或寄给对方。电汇是通过电话告诉对方行有关内容对方凭电话记录付款。唐山办事处是唐山市内唯一的基层机构,只有一部手摇电线号),主任室和营业室之间各有一个分机,谁用时就“拨号”。汇兑业务唯一的“保障”就是汇兑都要编一个“密押”。汇票仅凭一枚公章、一枚经理章。后来为防诈骗,要求经理在汇票上签字,这一改可苦了只惯于拿枪、不擅于握笔的“土八路”。为此,我们经理关在小屋子里苦练毛笔字很多天。
解放初期,组织不能公开,谁是党员、党外人士,外人均不知道。进城“八路”也有区别,有的人有手枪,有的人没有。不久,党员公开了,手枪也收走了。
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一年。这一年的重大事件一个接着一个,目不暇接。
年初,北平、天津还没解放。4月,百万大军就过了长江。5月上海、南京等地相继解放。此时,中央决定,从东北、华北、山东解放区紧急抽调5万名干部,随军南下。冀东区党委的任务是抽3400名,而且要抽调优秀骨干力量。中国人民银行冀东分行由行长李铁亚带队,抽调了十几名老“南下”,包括唐山办事处有马健英主任等6人。在冀东分行组建不久,百废待兴之际,又抽走了一批骨干,工作开展难度可想而知,那年我17岁。
这就是老照片的特殊功能,因为它承载着一段特定的历史,记录着我们逝去的青春,尘封着我们走过的脚印,所以说,只有从那个火红年代里走过来的人,才能从这类老照片里,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在当时,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不完全由自己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遇。现在回想起当年脱产的经历,着实滑稽可笑。一个“不解散班级篮球队”孩子气十足的幼稚念头,就把我送进了银行大门,而且一干就是40多年。我对此选择,至今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