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盟会:百岁抗美援朝老兵庞一文:坚持做好事数十年
发布时间:2024-10-08 01:28:58| 浏览次数:
2月27日,春日午后,阳光暖暖洒下。家住玉林城区金鸡广场附近的100岁抗美援朝老兵、退休教师庞一文手持铁钳,走出家门,义务检查家附近的金鸡花园小广场的健身器材。发现哪里有磨损的,他当即俯下身,用工具拧紧、加固。“健身器材安全了,老人、小孩才用得放心。”庞一文笑呵呵地说。
在平时的生活中,类似这样的点滴好事,数不胜数,庞一文总是乐此不疲地去做。数十年来,他用自身行动发扬和践行雷锋的“螺丝钉精神”,每天都在做好事,为周边居民服务。
虽然已是100岁高龄,但庞一文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行走稳健。谈及过往,他说,自己在1951年入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并在战场上加入中国,始终牢记入党时的誓言,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在学习雷锋精神后,他的信念更加坚定:无论身在哪、做何事,都要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始终为人民服务。
1968年的一天中午,庞一文正煮着粥。隔壁家的“十爷”急匆匆找到他求助。原来,“十祖婆”在家中临盘在即,但有难球盟会官方网站产的危险。“当日天没亮,我就上山割松脂,回到家周身累了。”庞一文说,虽然如此,他匆匆吃过粥,便找来竹子和睡椅,做成担架,把“十祖婆”固定在椅子上,然后与“十爷”合力将“十祖婆”抬去医院。
从福绵沙田走到博白的医院产房,庞一文感觉脚都快要断了,坐在外面休息。半个小时后,“十爷”兴奋地跑出来说,“生了,是个男孩,母子平安。”救了两条命,庞一文也由衷地高兴。
对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庞一文时刻谨记在心。无论在哪工作,他都服从组织安排,甘心做一颗“螺丝钉”,兢兢业业,尽心尽职做好本职工作。
1986年退休后,庞一文有更多时间去做好事。记者看到,在庞一文家的一楼大厅粘贴有一幅字:“人生在世,要活得有价值,给社会多作贡献,给后代留个榜样”。庞一文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数十年来,他基本每天都在做好事:
1990年,庞一文与老伴苏育英搬到玉林农科所住。有一年暑假,该所读小学的10多个学生在家东游西逛,无所事事的样子。夫妻俩见状,在自家办起免费的辅导小组,其中,他辅导作文,老伴辅导数学。在辅导中,还有目的地结合思想教育,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得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3个星期后,辅导结束,他们的义举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交口称赞,大家都希望他们年年假期都能办这样的辅导班。后来,这批学生当中,有的当教师,有的当医师,有的当公务员,大多数都已成才、有出息。
1999年,金鸡广场建成,庞一文搬到金鸡广场附近居住。当时广场边有一条路,因地势低,每逢下雨这条路就成“河”,庞一文经常跑去疏通下水道,并协助交警指挥交通。
金鸡广场建成后,吸引不少市民前来打卡。一些市民在这里遛狗,留下粪便。庞一文乐当“铲屎官”,每天来到广场铲粪便,并将这些粪便作为肥料,给广场的花草施肥。
一年后,庞一文夫妻俩开始自掏腰包,在邻居待建房的外墙砌了一块水泥黑板,不间断地出版板报,内容包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介绍养生保健知识、猜字谜、天气预报等。渐渐地,板报的版面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图文并茂,深受附近居民喜爱。
此外,夫妻俩还用旧木料制作成阅报箱,每天把自订的报纸和借来的报纸整齐夹好,放入报箱,摆在自家门前,供市民拿到金鸡广场的凉亭、树阴下阅读。
采访当天,记者注意到,这个阅报箱仍完好无球盟会官方网站损,箱内摆放《玉林晚报》《老年日报》《老年健康报》等七八份报纸,几个市民陆续前来借阅,看得津津有味。说起庞一文,他们纷纷竖起拇指,夸他是一个“热心肠”的老党员。
在金鸡广场一带的居民区,庞一文算是名人了,居民们对他十分敬重,小孩见到他,会一声声地叫他“公公好”,大人见到他,也会亲切地上前问好。“这几十年来,是雷锋精神鼓舞着我去做好事。”庞一文乐呵呵地说,做好事,其实自己也得益,如今他身体挺好的,每天还出去散步,有生之年,他都会坚持做好事,用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
数十年来,庞一文坚持做好事,他的言行举止给周边的居民们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平时生活中,大家也会自然而然地跟着做好事。
在金鸡广场东侧,原本是一块闲置的空地,庞一文去附近运来废弃砖石,堆砌花圃,还自己出资1.2万余元硬化场地,供居民健身娱乐。邻里见状,也纷纷捐款。
2021年,政府投入数十万元对这块空地进行建设、美化,凉亭、健身器械等一应俱全。在大家的合力下,这里建成金鸡花园小广场,基础设施越发完善,成为居民们休闲健身的活动场所。
在庞一文的阅报箱里,除了庞一文自费订阅的2份报纸外,热心人士钟小平自费订3份,程周桂自费订1份,加起来,就有近10份报纸,给居民们带来丰富的精神大餐。
“有个姓雷的退休职工,他家庭条件一般,退休金不高。见到小广场篮球架的球网破了,他先后买了3副球网,并拿梯子装上,方便孩子们打篮球。”庞一文说,球网30元一副,总价值90元,虽说钱不多,但这份精神让他十分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