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盟会:中美刚达成协议中国就出一记重拳特朗普垂涎之物还是得不到
发布时间:2025-07-30 20:17:58| 浏览次数:
5月12日,北京传来消息,中美两国同步宣布了一则利好新闻: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经贸会谈中,双方达成了联合声明。
根据声明内容,美国承诺大幅降低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削减幅度高达91%。同时,美国还决定暂停34%的所谓“对等关税”长达90天。中国随即调整了相应的反制措施,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中美贸易摩擦暂时进入了休战状态。
商务部在当天回应记者球盟会官方网站提问时透露,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早在5月9日就已经启动了一项针对战略矿产走私出口的专项打击计划。此次行动规模庞大,公安部、国家安全部、海关总署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甚至连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加入了行动行列,足见中国政府对此事的高度重视。
这次行动的重点集中在几个关键的战略资源上,包括镓、锗、锑、钨以及中重稀土等稀有金属。这些资源不仅在高科技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军事工业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
事实上,中国对这些战略资源的管控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长期布局的结果。早在2024年12月3日,商务部就曾发布公告,明确对出口至美国的镓、锗、锑、超硬材料球盟会官方网站及石墨等物项实施严格管制,并特别强调这些物资不得用于美国的军事用途或相关领域。
随后,在2025年4月4日,商务部与海关总署再度联手,将钐、钆、铽、镝、镥、钪、钇这七种中重稀土纳入出口管制清单。这些元素堪称稀土家族中的“核心成员”,在高科技和军事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这一系列逐步升级的管制措施,中国构建起了一张严密的战略资源监控网络。而近日开展的反走私行动,则进一步强化了这张网络的执行力。
为何中国如此重视这些关键资源?答案在于它们的重要性和稀缺性。外界常把这些资源比喻为“工业维生素”,因为没有它们,现代工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和军事工业几乎无法运转。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这些资源上的优势不仅仅体现在储量上,还包括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例如,全球90%的稀土精炼技术专利和63%的分离技术专利都掌握在中国手中。就连美国加州芒廷帕斯矿开采的稀土矿石,由于缺乏处理能力,也不得不运往中国进行加工后再购回。
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在全球稀土储量中占据首位,而在镓、锗、锑、钨等资源上的储量和产量占比更高,许多甚至超过70%或80%,显示出绝对的主导地位。此外,《经济学人》的一项研究指出,在13种被列为军事工业“战争关键矿物”的资源中,中国在其中8种的产量上超过了全球的一半。
具体到应用层面,这些资源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以F-35战斗机为例,每架飞机需要使用约417公斤的稀土材料,而其发动机和雷达系统更是离不开钕铁硼和钐钴磁体。同样,特斯拉电动车的电机也需要大量稀土材料,如果供应中断,将对其生产造成致命影响。
面对这样的局面,美国显然感受到了压力。特朗普曾公开承认,对稀土的依赖是“美国最危险的依赖”。然而,中国通过《稀土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政策,已经将这些资源转化为重要的战略筹码。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资源,中国设置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对源头的控制,通过实施出口许可制度,确保这些资源不会流向军事用途。第二道是技术封锁,将稀土萃取分离等核心技术列入“不可交易清单”,禁止向美方授权相关专利。第三道则是跨境围堵,严厉打击走私行为,防止不法分子绕开管制体系。
可以看出,中国的这一系列措施直击痛点,迫使某些国家不得不寻找其他途径获取资源。然而,这种境内外勾结的行为实际上已经威胁到了国家安全。因此,商务部发起的专项行动不仅是为了精准打击走私,更是为了重塑规则并加固产业链。
对于美国而言,这一套组合拳无疑使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尽管特朗普曾试图通过关税优惠换取中国在稀土出口上的松绑,但中国始终坚持要求美国先撤销单边制裁。最终,美国未能同意这一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日内瓦会谈的声明中并未提及稀土问题,这表明中国在战略资源方面的既定政策并未因贸易谈判而发生改变。
新华网2025-05-09——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部署开展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