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盟会入口:郎平老领导判十年!原因证实比前任还恶劣曾反对女排被娱乐化
发布时间:2025-04-10 05:00:23| 浏览次数:
他被判有期徒刑十年零三个月,并须缴纳罚金80万元,在任期内所收受的不合法收入也要全部上缴。
谁能想到,那个曾严厉反对女排娱乐化,一上任就亲自请郎平出山的“掌门人”,居然会变成现在这样……
<球盟会网页入口img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5%2F0408%2Fa57957d6j00sue9ap006bd000w000m8p.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排球在中国不管是市场价值,还是奖金都不算很高,甚至就连群众基础也是其中最为薄弱的。
当然虽说基础条件并不好,但运动员们却并没有放弃,尤其是女排运动员们,更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多次创造了辉煌。
上世纪八十年代,女排就曾经创造了奇迹,连续五次拿到世界冠军,这甚至创造了世界排球史上的世界纪录。
得益于女排优异的成绩,以及传承了几十年的“女排精神”,虽然排球比较式微,但女排运动员却算是其中的例外。
然而到了现在,不可否认的是,随着东京奥运会后郎平的卸任,中国女排似乎逐渐有些“日薄西山”的架势。
这也难怪,由于赞助不足,据说这几年中国女排的赛训经费,似乎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状态。
2021年就曾经有知情者透露,称女排运动员一般出国打比赛,乘坐的都是经济舱。
赛前准备阶段,不管是东京奥运会还是巴黎奥运会,中国女排的训练环境也都非常普通。
拿东京奥运会来举例,7月20号训练当天,东京气温高达34度,湿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85%。
就连地板也不是那种适宜排球训练的地胶地板,而是那种只要落汗,就特别容易打滑的地板。
这并不算正常,毕竟自从里约奥运会成功夺冠后,中国女排的成绩虽有波动,但一直相当不错。
按理来说,那时候女排应该是有不少商业活动和企业的赞助,再加上财政给予的支持,她们不应该如此拮据才对。
曾经大家一直非常奇怪其中的原因,现在原因似乎出来了,那就是内部存在“蛀虫”!
今年1月10号,也就是在他退休两年之后,他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纪检委纪律审查。
仔细一看判决,就不难发现他在任期间为了牟取个人私利,到底有多么肆无忌惮了。
要知道,2017年,那位在任上“落马”的排球掌门人潘志琛,虽然也是因为同样的罪名被判决。
而当初潘志琛做了什么呢,贪污受贿,借职务之便徇私,为各类体育企业申办赛事提供帮助……
即便目前李全强受贿案并没有更多的详细信息,但显然李全强在任上干的错事,大概率要比潘志琛严重且恶劣很多。
说实话,这实在令人意想不到,毕竟曾经的李全强,在工作上可是个实打实的强硬派。
他手下有一个运动员,叫做赵蕊蕊,这姑娘是当时国家队最好的副攻之一,还曾被前古巴女排队长赞为“第二个郎平”。
他直言:“我不希望女排任何队员去拍什么电视剧,运动员就是要出成绩的,坚决反对她们涉足娱乐圈。”
这话确实不假,中国不乏有那些天赋异禀,表现非常优异的运动员,却因为过多参与娱乐活动,而迅速滑落巅峰。
刚一上任,他就飞往美国,去拜访正在那里做手术的郎平,并请求郎平回国再次执教女排。
也因此,球迷们一度非常支持李全强,但令人遗憾的是,担任排球掌门人后不久,他的很多做法却逐渐令人费解。
比起女排,中国男排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世界的存在感都相当低,他们甚至已经很久没有打入国际比赛了。
不管是通过青训提拔人才,还是更换教练,又或者是对制度进行改革,这些都是应有的措施。
东京奥运会之后,郎平卸任,她离开国家队的时候,排协却没有任何表示,这不免让人心凉。
毕竟就算女排在东京奥运会上的成绩确实不好,但郎平作为教练,以往的战绩并不是假的。
从运动员到教练,其中几十年的时间郎平全都花在了排球上,无疑,她为中国排球确实是实打实地付出了一辈子。
既然如此,那么在郎平落寞离场的时候,排协至少应该发声,权当是为这位功勋教练送别也好。
但排协却自始至终什么也没有做,当时正担任“排球掌门人”的李全强,在这个问题上无疑是有责任的。
在他正式担任“排球掌门人”之前,他就已经担任了20年的国家体委排球运动管理办公室主任。
另外,从2006年开始,李全强就已经是当时的“排球掌门人”副手,1年之后,他还担任了排协副主席职位。
在排球界的高层和重要职位任职二十多年,排坛的大小事务,人员变动想必他都一定非常熟悉。
曾经的他,坚持运动员不能娱乐化,2016年的他,却同意以每年1亿元的价格将联赛的商务开发权外包出去。
这样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除了李全强自己获利以外,运动员们的成绩根本没有显著提升。
曾经为了排球,一腔热血的人,最后却变成了排球界最大的蛀虫,这不得不让人觉得讽刺。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虽然曾逍遥法外,但最终李全强还是没能逃过法律的惩罚。
这或许也是对某些同样身处高位的人的警告,不管要做什么,都不能超越法律的红线。